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刘杨)8月22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主题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董南星、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科科长刘会芳介绍我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欢迎出席邢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主题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董南星、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科科长刘会芳。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我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由董南星先生为各位媒体朋友介绍相关情况。
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董南星: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邢台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今天,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4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纳入省统计范围的产业集群44个,数量全省第2,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0个,数量全省第2。46个集群涉及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化工、新能源、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2.9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1321家,从业人员83.89万人,年营收超百亿集群23个,初步构建了“县县有集群、个个有特色”的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持续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1至7月份,全市4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3390.54亿元,同比增长8.11%。
具体来说,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立足特色优势,梯度培育产业集群。按照“筑基、提升、培优”梯次培育模式,着力构建县级、省级、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三级梯度培育体系。一是提升特色优势。制定印发《2024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确定集群年度发展目标和七大项重点工作,狠抓任务落实,并开展产业集群大调研活动,绘制产业集群产业链全景图、配套服务体系图,找准产业断点、堵点,推动补链、强链、延链。二是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据《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管理指南》,对符合条件集群开展一对一诊断服务提升。今年,沙河市绿色玻璃制造、巨鹿县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新河县新型电池及新能源装备、宁晋县智能装备(农机)4个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度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并列第一。累计培育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个,数量并列第一。三是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根据《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参照申报要求,提早谋划,优中选优,推荐符合条件集群申报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我市拥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数量全省第一。
二、培优企业主体,打造“领跑者”现代化场景。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全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现代化场景。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着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级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10家,累计达1538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家,累计达641家。二是强化为企业服务。以集群内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领跑者”企业为重点,围绕融资上市、产融对接、产需对接、政策宣传等主题,主动靠前服务企业。今年以来,举办“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15场次,受益企业1500余家;组织集群企业参加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2次;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银行机构为223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9.93亿元。三是打造特色质量品牌。持续实施产品、企业、区域“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指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和运营能力。11家企业入选“冀有特色”品牌培育库,13家集群企业将通过高铁箱体广告、中国工业报社等宣传推广。
三、激发创新活力,推动集群整体转型升级。一是推动工业设计中心及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机构的建设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今年以来,我市2家国家级、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获2024年省级工业设计项目奖补资金支持;48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入选河北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名单,其中17家机构被评定为A级。二是加快集群数字化升级。推进智慧工厂、5G智能工厂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及“企业家进校园”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把脉问诊”,组织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会,20余家制造业企业与软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3个项目成功签约。三是探索推动集群共享制造。聚焦部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政策研究,开展现场调研,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共享工厂”模式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积极推广清河羊绒“共享工厂”制造模式,并通过媒体对典型案例经验广泛宣传,提升产业集群共享制造能力。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立足邢台特色产业优势,坚持“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发展原则,以“领跑者”企业培育为主线,持续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培育“领跑者”企业。聚焦食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县域特色产业,加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六大行动,“领跑者”企业累计达到67家以上。二是强化为企业服务。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持续举办“百场万家”公益服务、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集群进园区等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供需、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问题。三是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推进集群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重点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0%。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邢台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注支持,真诚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感谢董南星先生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有问题的记者朋友举手提问。
问题一:董局长,您刚才提到了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全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现代化场景,请问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为集群“领跑者”企业,目前我市培育情况如何?
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董南星:
2022年7月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该方案指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是指集群内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质量效益优、有上市意愿,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优质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62家,数量居全省第二。62家“领跑者”企业分布在18个县(市、区)的31个集群,除经开区和高新区外,实现了县县全覆盖。其中,清河县10家,宁晋县8家,沙河市6家,隆尧和信都各5家,临西、威县和襄都各4家,南和和任泽各3家,巨鹿和新河各2家,柏乡、广宗等6个县各1家。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工作指南》有关要求,指导帮扶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加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培育力度,带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以“共享智造”赋能特色产业集群,介绍一下什么是“共享智造”?我市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此项工作开展?
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科科长刘会芳:
共享智造是共享经济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创新,是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模式新业态,具体来说分为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创新能力共享三种模式。省《方案》中将“共享智造”发展方向分为“共享智造”1.0、2.0和3.0,分别是“制造能力共享”“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创新能力共享”。目前,我市多地结合产业集群特点积极探索共享制造模式。比如清河县兴利毛绒制品有限公司引进“一线成型”电脑横机,依托工业互联网技术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订单需求,使羊绒电商供货周期从传统工厂2个月以上,最短缩小至7天,实现柔性化供给;任泽区任聚机械有限公司建立“集中喷涂中心”,为五金、建筑机械、环保设备等行业提供喷塑、喷漆共享服务,使喷涂环节集中作业、集中治理,合作企业整体工作效率提高35%。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广“共享智造”模式,推动集群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突破,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核心企业。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共享“领跑者”企业,推进共享平台建设。二是推动代工升级,打造共享载体。鼓励引导企业提高智造水平,从简单生产代工向高水平代工转型。聚焦集群共性制造需求,鼓励企业发展协同生产、租赁使用、共享加工等模式,构建共享车间和共享工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三是推动协同创新,促进人才共享。鼓励研发检测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机制开放科研仪器和检验检测设备,打造一批共享实验室、共享中试车间、共享检测中心。支持集群搭建共享用工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是对“共享智造”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树立示范标杆并推广。
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发布人,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