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邢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内容是邢台市优秀教师代表同记者朋友见面,分享他们的从教故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创新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市13.19万教职工不负重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勤勉尽责、无私奉献,体现了扎根教育、为国育才的责任和担当。
在2024年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经市教育局推荐,我们邀请了三位坚守教学一线、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代表与记者朋友见面,分享他们的从教故事。他们有的扎根基层十余年,献身乡村教育;有的担任班主任20余年,甘做学生的人生引路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教育初心;有的是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获得者。他们从教以来爱生如子,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下面,请三位教师代表向各位媒体朋友分享自己的从教故事和心得。
邢台市威县常庄学区教师李亚波: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之旅。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深爱着我的学生们,他们就如同我的孩子一样。我的故事,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瓢一饮,扎根乡村教育
2009年,我作为河北省首批特岗教师之一,历经五小时的颠簸,从我的家乡沙河辗转来到威县最偏远的乡村学校——常庄中学桑园教学点。当我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对自己说:“我要在这里播种希望,耕耘不息。”
我所在的学校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操场,没有食堂,没有宿舍。我们几位老师就住在大教室里,既是宿舍也是厨房。冬天,寒风透过窗户呼啸而过;夏天,蚊虫叮咬,酷热难耐。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挡我与学生们共同生活、学习的脚步。
我与孩子们一起做饭、吃饭,夏天我们种蔬菜,秋天分享水果,冬天共享储粮。我们的关系日益亲密。然而,一次谈话中,一个孩子问我:“李老师,你会离开我们吗?”这让我深感触动。尽管条件艰苦,但我决心留下来,因为我被孩子们的清澈眼神和渴望所打动。
一针一线,关爱学生生活
2014年,我迎来了一届新生。其中,小敏的情况让我特别关注。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她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处在叛逆期,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往。一次,我发现她的衣袖破了,便亲手为她缝补。这是件小事,却让她感到了温暖,从此她变得更加开朗,学习也更加努力。
我为孩子们缝补衣物,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情感上的交流。我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爱和关怀。
一字一句,启迪学生心灵
我鼓励孩子们说普通话,从拼音到词语,再到句子,我耐心地教导他们。当他们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时,我知道我为他们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我还带领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我们双双获奖。这不仅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自信心的极大提升。我生病住院时,学生们通过视频电话向我表达关心,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温暖。
一山一水,厚植教育情怀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15年来,我一直扎根在威县常庄这片土地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迎接了一届又一届新生。我收获的不仅是教学上的成就,更是孩子们的爱和成长。
我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等荣誉,并在多个场合代表优秀教师发言。这些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坚守教育信念的鼓励。
我的故事,是关于爱、责任和奉献的故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为振兴乡村教育不懈努力,为孩子们点亮梦想,撑起他们的明天和希望。
谢谢大家!
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感谢李亚波老师的分享,下面请郑翠肖老师作分享。
邢台市新河县振堂中学教师郑翠肖: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郑翠肖。
今天,我带着满心的感激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心得和故事。
坚守初心,以身作则
从1998年踏入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便将一颗赤子之心献给了这份崇高的事业。26年的岁月里,我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成长。我始终坚信,教育是一项点亮心灵、启迪智慧的事业,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践行这份使命。
以德育人,用爱温暖每一个心灵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关怀。就像我的学生李晓琳,她的家庭遭遇不幸,我尽力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她相信学校也是她的家,老师也是她的亲人。每当看到她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
作为振堂中学的教师,我深感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我利用学校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振堂精神”系列大讲堂,让革命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孩子们前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我相信,这些红色的故事和精神,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不灭的灯塔。
悉心指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作为学科名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培养未来的教育者。我每年都无偿承担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人生智慧,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每当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我便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不断探索,追求教育的卓越
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我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参与的课题研究,不仅让我与时俱进,更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相信,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用我的情怀和智慧,为孩子们的成长,为国家的进步,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我的一生。我相信,每一分努力都会开花结果,每一次付出都会照亮未来。
谢谢大家!
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感谢郑翠肖老师的分享,下面请薄国显老师作分享。
邢台市巨鹿县堤村校区薄庄小学教师薄国显: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我是来自巨鹿县堤村校区薄庄小学的薄国显。今天,我感到无比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
一、坚守乡村,点亮希望
26年的乡村教育生涯,我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帮助乡村孩子实现他们的成才梦想。在我的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薄同学。他的父母因智力障碍无法工作,他和妹妹的学业以及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年迈的奶奶肩上。奶奶的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医药费用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我经常家访,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薄同学的奶奶总是感激地说:“没有薄老师,这两个孩子怎么可能有机会上高中呢!”
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优势。2016年,尼同学转到了我们班。他来自一个重组家庭,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甚至有时会撒谎。我通过与他交谈,安排他参与集体活动,鼓励他参加轮滑社团,逐步帮助他建立自信。在全县小学生轮滑比赛中,尼同学荣获小学组500米第一名。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尼同学不仅改掉了坏习惯,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自我提升,专业成长
1998年,我以公助毕业生的身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全新的挑战,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教学领域的专家。尽管当时的工资微薄,但我依然省吃俭用,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购买学习资料。我自学完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和本科课程,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我深入研究业务,学习教育名家的学术著作和教育思想,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动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实施的研究》,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放在阅读策略的运用上。研究成果在全县推广,学校因此被评为邢台市阅读课示范性学校。我取得了省市级教科研成果11项,省市级优质课奖6项。2022年,我有幸被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骨干教师”称号。
三、守望乡村,奉献教育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家乡的土地哺育了我,是家乡的教育培养了我。扎根乡村,回报家乡,让更多农家孩子成人成才,是我此生不变的教育追求。我愿做守望乡村教育的那颗星。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乡村教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之中,为实现让更多农家子弟成才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感谢薄国显老师的分享,三位教师代表刚才都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有问题的记者朋友举手提问。
问题一:
李亚波老师您好,您在发言中提到了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学习的经历,能否分享一下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您是如何保持教学热情和孩子们的学习动力的?
邢台市威县常庄学区教师李亚波: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教育使命,应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我知道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特岗教师给学生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我和学生们一起生活和学习,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家会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农村孩子的淳朴和善良以及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了我动力。我们应该把教师这份职业看作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这样我们才能对教育事业保持长久的热情与不竭的动力,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获得职业幸福感。谢谢!
问题二:
郑翠肖老师您好,您在教育工作中特别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能否具体谈谈您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以及您认为德育教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邢台市新河县振堂中学教师郑翠肖:
感谢您的提问。德育教育主要是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需要我们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引导,我们主要通过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研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讲文明守纪律,养成关心他人、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品德的养成师,好的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更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谢谢!
问题三:
薄国显老师您好,您在发言中提到了“养成+特长”教育模式,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模式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邢台市巨鹿县堤村校区薄庄小学教师薄国显:
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我认为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秉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育人理念,从规范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到整理被褥衣物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我们学校是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我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扎实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喜欢的社团,培养特长爱好。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展现了自己闪光点,树立了自信,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养成+特长”的教育模式,帮助一大批乡村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成就了这些乡村孩子。谢谢!
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明昊:
感谢薄国显老师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老师,本场记者见面会到此结束。